本文转自:学习强国国内最大的证券公司
今年年初,杭州“六小龙”的崛起点燃了浙江AI热潮。在这股奔涌的浪潮中,嘉兴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半年报”:实现增加值354.3亿元,同比增长10.9%,总量稳居全省第三位。
这份“AI答卷”背后,一幅“千行百业皆可AI”的时代图景,正在嘉禾大地加速铺展,释放澎湃动能。
“数字”发力,向“智能”要效率
数字经济“半年报”上的每一个数字,都是嘉兴企业向“数字”要动能、向“智能”要效率的生动写照。
走进位于平湖的AIoT智慧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不见泥土、不见农人。生菜被分为高密度与低密度两个生长区,幼苗期密集栽培,生长后期则自动转移至宽松空间。这种动态布局使种植面积利用率提升30%,配合全年排茬生产,可实现“一年十熟”的高效循环。正是这种高度集约化、智能化的生产模式,结合精准的环境控制和最优的采收时机,使得该园区单位面积产值显著提升,部分品种的亩产值据测算可达6万元水平。
“数字赋农,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既为农户提供了适宜的防治方案,也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平湖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位于秀洲区的隆基绿能嘉兴基地,作为全球光伏行业首个“灯塔工厂”正熠熠生辉,彰显出企业向“数字智能”进军的坚定决心。
生产车间内,流水线上一片片太阳能电池片在AI智能分配下,经过柔性自动化生产和AI质检等工序,最终高效完成组件产品的端到端交付。在这里,每16秒便有一块光伏组件下线,自动化程度高达90%。
据悉,2023年7月,嘉兴隆基果断启动新技改工程,对“灯塔工厂”的3个车间、16条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和智能化提升。全面转型升级后,这个“灯塔工厂”在多项智能化技术赋能下,不仅可以实现层压等多项工序自动化,而且整线工艺稳定性达到行业最优,单位能耗降低20%。
战略筑基,向“数字”谋未来
嘉兴敏锐地把握住了数字时代的重大机遇。早在2024年10月,嘉兴便在全省率先出台《嘉兴市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吹响了进军AI产业的号角。今年5月,《嘉兴市推进“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5—2027年)》重磅发布,目标清晰而坚定:到2027年,打造人工智能应用标杆企业、标杆应用场景、“数智优品”、高质量数据集各100个,带动全市人工智能产业营收规模突破1000亿元。
取得成绩的同时,嘉兴明白,打好基础、建强“底座”,是数字产业得以强势崛起的关键密码。
如今的嘉兴,已基本实现全市范围5G网络全覆盖,重点场所5G网络通达率100%,千兆小区达成率超98%,并成为全省首个5G网络行政村全覆盖城市,桐乡成为全国首个拥有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的县级城市。
而嘉兴数字经济真正的“硬核王牌”,是算力。当前,全市已建成“乌镇之光”、平湖润泽2个算力中心,投运算力65000P Flops,约占全省算力规模的60%。其中,“乌镇之光”是浙江唯一、全国第14个国家超算中心,平湖润泽智算中心是长三角区域已建单体规模最大的高性能智算中心。更有4个在建项目蓄势待发,储备算力规模高达290000P Flops。待其全面建成,嘉兴智算能力将跃居全国前列。2024年,嘉兴更跻身全省首个万卡算力集群,奠定了坚实的算力基石。
面向未来,嘉兴将深化“人工智能+”行动和数字政府2.0建设等重点工作国内最大的证券公司,紧握算力“王牌”,筑牢数字根基,全速奔向“千行百业皆AI”的未来。(南湖晚报记者孔嘉敏 通讯员刘扬)
专业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